[本站讯]10月29日下午,第三届齐鲁医学博士后高端学术论坛暨第十届齐鲁青年论坛医学分论坛在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开幕。山东大学常务副校长吴臻,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潘文勇出席论坛并致辞,副校长易凡主持开幕式。
吴臻在致辞中介绍了齐鲁医学深厚的历史底蕴,以及近年来取得的成就。他表示,博士后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与学术发展的关键力量。山东大学始终将博士后队伍作为战略性资源,构建涵盖科研条件、团队支撑、生活服务等方面的全方位保障体系,助力青年人才成长与发展。希望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深入了解山大、加入山大,与齐鲁医学同行,共同投身于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创新实践。
潘文勇介绍了山东省在博士后工作中的创新举措与成效。他表示,山东将博士后事业作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重视博士后青年人才成长,持续完善“引育留用”全链条机制,系统构建覆盖人员、平台、基金、项目的制度体系,着力营造有利于博士后发展的优质生态。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和青年博士后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共同为推动医学创新和健康山东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本次论坛以“交叉引领,融合创新”为主题,聚焦医工交叉、临床诊疗前沿进展,旨在为国内一流医科院校、研究所和医疗机构的优秀博士后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推动医学研究从“单一领域突破”向“多学科协同创新”转型。主论坛特别邀请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梁兴杰研究员、武汉大学医学研究院张好建教授和北京大学生命健康材料研究中心郑玉峰教授作学术报告分享。
梁兴杰教授以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为切入点,围绕纳米技术在疾病诊断、靶向给药、组织工程等方向的创新应用展开探讨,为推动纳米技术与临床需求的深度融合提供前瞻性思路。张好建教授结合自己的研究经历,揭示了白血病发病机制,解析了白血病细胞在能量代谢与表观调控层面的适应性重塑,为靶向白血病干细胞和克服耐药问题提供新的治疗策略。郑玉峰教授以“可降解金属材料研发中的医工交叉融合”为主题,介绍了可降解材料在骨科、普外、口腔以及心脑血管等领域的融合创新成果,为可降解金属材料的临床转化指明发展方向。
本次论坛采取主论坛与分论坛相结合的方式,设置9个分论坛,通过学术报告、沙龙等多种形式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主论坛学术报告环节由齐鲁医学院常务副院长马春红、齐鲁第二医院院长冯世庆分别主持。
来自全国医学院校的专家、青年学者,齐鲁医学院各学院、附属医院分管人事人才工作负责人、人事人才秘书等共计200余人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