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体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者体会 >> 2025年第十届论坛参与者 >> 正文
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博士后 任施松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道路材料研究的青年学者,我一直十分关注齐鲁大地在交通与基础设施领域的创新与发展。得知山东大学举办第十届齐鲁青年论坛,我倍感荣幸能够受邀来到这座底蕴深厚、学风严谨的名校,与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青年才俊共同交流思想、探讨前沿。

当清晨的阳光洒在中心校区的银杏树上,金色的校园令人心生宁静。论坛开幕式上,山东大学领导介绍了学校在“双一流”建设和青年人才引进方面的成就与布局,热情洋溢的讲话让我感受到山大“气有浩然、学无止境”的精神气度,也进一步坚定了我投身科研、服务社会的信念。我此次报告的题目是《Multi-scale study of rejuvenation mechanism and evaluation method for aged bitumen recycling(老化沥青再生的多尺度机理与评估方法研究)》。报告主要介绍了我在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攻读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以及目前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从事的博士后课题,内容涵盖可持续生物再生剂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界面黏附机制及再生沥青多尺度性能评估。我希望通过这种跨学科、跨尺度的研究方法,为公路材料的绿色循环利用提供新的理论与技术支撑。

论坛期间,我还与来自山东大学材料学院、土建学院以及交通学院的多位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大家在道路可持续建设、低碳材料设计和多尺度模拟方法等方面的探讨让我受益匪浅。山大的科研氛围既务实又开放,让我真切感受到青年学者在这里可以充分施展才华、共筑理想。回首科研之路,从中国石油大学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再到如今的安特卫普大学,科研的初心始终未改——那就是以科学创新服务社会需求,以可持续理念推动交通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齐鲁青年论坛不仅是一场学术的盛会,更是一次思想的共鸣与心灵的激励。未来,我希望能够与山东大学的老师与同仁们继续保持合作,共同探索绿色道路材料的新边界,为我国乃至世界的可持续交通建设贡献青年力量。


上一条:“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分论坛组织者 周宗青 下一条:土木水利与力学前沿分论坛工作人员 王虔

关闭

活动主办:山东大学人事部(人才工作办公室)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人事部(人才工作办公室)

联系电话:0531-88364847    技术支持:博达软件 | 奇赛信科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