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体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者体会 >> 2025年第十届论坛参与者 >> 正文
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齐鲁交通学院

秋风送爽,兴隆山校区的银杏历经连日秋雨的洗礼,在第十届山东大学齐鲁青年论坛开幕之际,披上满树金黄,收获累累硕果,以最美的姿态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才俊。今天下午,齐鲁交通学院承办了“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分论坛,吸引了来自欧洲、日韩、中国香港等世界各地20余位顶尖高校学者参与。

自2018年建院以来,齐鲁交通学院已连续承办七届分论坛,为海内外青年学者搭建了沟通、交流与互动的平台,助力他们深入了解山东大学的发展战略、人才政策与学科建设。论坛聚焦国际科学前沿、热点研究领域及行业发展需求,促进思想碰撞与智慧交融,已成为学院引才聚才的重要窗口。随着山东大学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越来越多的青年英才慕名前来参与这一年一度的人才盛会,分论坛的影响力持续扩大。学院充分利用论坛聚才良机,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吸引具备计算机、机械工程、控制工程、材料工程、软件工程、化学等背景的优秀青年人才与学院青年教师深入交流,为土木交通学科的智能化、智慧化转型注入新动力。

学院高度重视论坛“后半程”工作,会后持续与参会学者保持联系,细致讲解学校与驻地人才政策,积极促进学者融入学院科研团队,“一盘棋”统筹推进齐鲁青年论坛与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为海外引才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分论坛,学院已成功吸引一批海内外青年学者加盟,其中多人迅速成长为国家级、省级重点人才。

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青年人才更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近年来,学院人才队伍持续壮大,构建起以院士为核心、国家级人才为骨干、“未来之才”为储备的人才梯队。学院始终秉持“学术立院、人才兴院、科技强院”的办院理念,将青年人才培养与发展置于中心工作的重要位置,形成“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及时跟、人才办公室协同动”的工作机制,为人才引育保驾护航。

学院深入调研人才需求,科学制定引才策略,系统构建人才培养机制;积极对接团队需求,持续优化引才举措,推动形成灵活多元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多对一”人才服务保障团队,从政策解读、申报材料打磨到流程跟进,实现全链条、全方位高效服务。同时,学院不断强化引才宣传,拓展引才渠道,在与青塔、学术桥等第三方合作的基础上,结合学科发展趋势与团队引才需求精准引才。学院人才工作队伍与科研教师一同参与学术会议,一同走进高校招聘会,显著提升了引才效率与质量。2024年,学院制定《齐鲁交通学院教职工荣誉体系》,增设“引才伯乐”“引才团队”等荣誉称号,增强全员引才意识,营造了人人参与人才引育的良好氛围。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全院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学院人才工作屡创佳绩,自2020年起,五年内三次荣获“山东大学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24年实现国家级人才称号全覆盖。目前,学院拥有院士2人,国家重点人才计划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四青”人才15人,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1人,山东省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1人、特聘教授4人、青年专家17人。学院还建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及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在刚刚闭幕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中,“人才”一词被频繁提及。全会强调要加强原始创新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这彰显出人才工作在新时代国家战略中的核心地位。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我们对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我们将以开放包容、吐哺迎贤的姿态,诚挚欢迎更多海外英才投身祖国重大工程建设,秉承山东大学浩然之气,共同托举无止境的未来一代,共同探索无止境的科研前沿,共同擘画无止境的明天。


上一条:香港理工大学博士后 刘少鹏

关闭

活动主办:山东大学人事部(人才工作办公室)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人事部(人才工作办公室)

联系电话:0531-88364847    技术支持:博达软件 | 奇赛信科    [网站管理]